03.10 极简主义的一路狂飙
国家会议中心新LOGO设计一经面试,毫无意外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原研哉大师的大师人设名不虚传,让品牌方出尽了风头,赚够了流量,当属双赢,设计费用不知道几何,想来应该也是天文数字,毕竟,设计在这个层面上,是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看媒体的通告,对logo的设计解释倒也很能与建筑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如果这个项目放在国内来操作,估计甲方的意志力会相当强,起码不会出现现在这个让人一眼难忘的结果,印象,永远是评价一个logo的重要要素。横向发展的一字形笔画,将设计师的勇气一展无余,设计师应该都能看得出来,原研哉大师正在极简主义的大道上一路狂飙,并且有绝不回头的趋向。原研哉在谈到设计理念时说:「我当看到建筑造型时就感觉很有特点。水平方向延展,平缓的圆弧形那种感觉。我觉得标志也应该与它相呼应,相关联。这个标志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国家会议、国际会议这样一个很开放的场所。因此和建筑风格一样,或者像张开双翅的飞鸟一般,我想把这种感觉象征性的表现出来。我认为它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形状,倒是简单一些会更好。标志这种东西,并不是说它本身有什么意义,而是让其承载各式各样的人们的思想。」,这不禁让人想起来课堂上语文老师苦口婆心地对同学们解释作家在写这篇文章背后深刻的中心思想,每一段落的深刻要义,起承转合,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作家布下的伏笔,但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大概率是胡扯,鲁迅如果知道,肯定也会说“我不知道,我没这么说过”。那么到底一个logo的解释重不重要,原研哉哉设计时也想到了然后预设了某种深刻的含义吗,然后按照这个含义去描红?我想,任何艺术的创作必定来自艺术家的内心主动迸发,是现实倒映在大脑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而不是根据某个预设的目的打开相应的抽屉,尤其是“LOOG这种东西”。
有人看毕加索画画,不解,问毕加索,你这画什么意思呢?
毕加索问,听过鸟叫吗?
听过。
好听吗?
好听!
听得懂吗?
我们的美学教育,就是短在凡事要以“懂”为上,大家都在说懂的时候,它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装。
君不见陶渊明有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要做到会意二字最难,这恰恰是原研哉最本真的出发点:意为上,形而下。
对不起,评论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