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故宫日历:文创产品的创造力
毫无置疑,在文创产品设计领域,故宫是一个非常有市场的巨大的IP,广泛的认知度,悠久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文化财富,都给了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而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为热点的文创产品,故宫日历成了一个品牌现象。查查资料,原来故宫日历由来已久,早于民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且曾经连续出版5年,早在其时就已经成为了众多风雅人士的案头必备之物,当然可以说,从宫廷到民间,“故宫”这个神秘的文化符号,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俞平伯更曾将《故宫日历》送给老师周作人,梁实秋也在信中提过获赠《故宫日历》的事,并且对故宫日历赞誉有加。而今,讲过众多的演绎,加以精美的包装设计和再设计,故宫日历逐渐又再一次走入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文化经常给人一种严肃,古板的印象,长久以往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和复兴,而文创作为一种现代的创意思潮,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传播文化中容易被再现再造的部分,让传统文化中温情、可爱的一面尽显在世人面前,真是大功一件,5000年的积淀需要新的事物来给予重新生发的力量,不破不立。
既继承传统,又尝试创新
每本《故宫日历》是浓缩的中国文化艺术史,也是许多珍藏者眼中的“最美日历”。
据介绍,最早的《故宫日历》问世于1933年,并连续出版了5年。俞平伯曾将《故宫日历》送给老师周作人,梁实秋也在信中提过获赠《故宫日历》的事。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回忆,2009年初,他赴香港开会,一位文博界同仁提到自己手中有一本民国时期的 《故宫日历》,希望赠与故宫。回北京后,郑欣淼向故宫出版社介绍了民国时期的 《故宫日历》,认为这是一个传播艺术、普及文化的好载体。
由此,被遗忘经久的《故宫日历》“复活”了,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的“复刻版”于2009年问世。2010年,《故宫日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尝试创新。2011年,《故宫日历》以生肖作为或隐或显的主题。2012年,龙年《故宫日历》升级为彩版。如今,“故宫日历”四个字仍沿用了1937年版日历封面的字体——由《史晨碑》汉隶集字而成。
打开日历,左边是故宫藏品,从历代书画到雕塑、服饰、器物等应有尽有。右边的日期,是从故宫收藏的古代楷书和隶书碑拓中选出的字体。内页用纸精良。正是如此精心的细节及布局,让日历也成了精美的收藏品。
扩展产品系列形成“日历家族”
“《故宫日历》的每一页内容、文字、图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以呈现深厚的文化内涵。”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2019年《故宫日历》主编陈丽华介绍。
2019年为己亥年,生肖猪,因此2019年《故宫日历》选取表现“福猪”与“富足”生活的文物藏品365件,集成一册。每件藏品的注解,由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专家冯贺军、刘岳、韩倩和书画部专家李湜花了2个月时间编写完成。
不仅如此,故宫出版社还推出了“日历方阵”,包括《故宫日历》黄金典藏版、汉英对照版,以及《故宫满汉全席日历》《故宫如意日历》等产品,组成了内容丰富的“日历家族”。
“故宫博物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但每年能走进故宫参观的观众毕竟是少数,每年能展出的文物数量也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广大社会公众了解故宫文化的热切需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日历》是一个极好的载体,成为沟通院藏珍品和普通人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
单霁翔说,故宫不但要有大型、厚重的文化创意产品,还要有小型、精巧的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故宫文化创意事业“多点耕耘、多面开花”,今后,故宫将更关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
以上部分内容转自文汇网。
暂无评论